*****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秦牧对顾炎武重视,除了他学识不凡、在士林颇有名气之外,更因他的气节和个性,这样的人,所结交的肯定多是些节义之士。
如果真的能收服这样的人物为我所用,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不过象顾炎武这样的人,想真正让他甘心效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入城之后,秦牧设下酒席,热情款待顾炎武,虽只是几样家常小菜,但能得他单独宴请的少之又少,也算是极高的礼遇了。
仲夏的午后,新雨初睛,带来了难得的清凉,琉璃瓦面上被雨水洗得很洁净,寂静的园林中,只有知了在声声鸣叫着,秦牧俩人坐在八角凉亭里,边饮边谈。
顾炎武对湖广安置难民的措施十分上心,一开始便详细问起了此事。
秦牧淡淡地笑道:“宁人可知道,这几个月为了安置南逃的难民,本官投入了多少钱粮?”
“多少?”
“整整三百二十多万两。”
这个数字让顾炎武为之乍舌,要知道,大明若是不派饷的话,国库一年的收入了就几百万两,秦牧这几个月之间,光是在安置难民上,就投入三百多万两,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湖广之地,水陆平阔,若是开发得好,粮食产量将不下于江南,可惜朝廷过去缺少足够的重视。去年湖广江西遭受战乱,有数十万无辜百姓死于战火,张献忠和左良玉又驱几十万百姓为兵,使得湖广、江汉一带人口严重缺失,土地多有荒芜;
去年本官以工代赈。大兴水利,开垦新田,推广旱地作物。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湖广对人口的需求;
跟据各州府最新上报的情况,光是江汉一带,再安置五十万百姓绰绰有余。现在土地不成问题,难民来了,只要愿意在此安家落户,立即可以分到田地;
只是安置如此多的百姓,需要大量的钱粮,为此。本官不得不暂缓了北伐的脚步,恢复中原固然重然,但让万千难民能活下去,这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秦牧这番话绝不是刻意忽悠顾炎武,目前湖广、江西俨然成了天下最安全的地方,无数的难民风闻之后。纷纷向江西湖广涌来。
看着难民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惨景,秦牧无法硬起心肠视而不见,再说湖广、江汉一带也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耕作。
顾炎武问起此事,正合秦牧的心意,他觉得,要说服顾炎武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只有把他的思想从“忠君”引到“爱民”上来才行。
顾炎武却不是好糊弄的,他想了想说道:“大人,湖广之地毕竟有限,能安置的百姓同样有限,如今大江以北生灵涂炭,战乱不休,只有尽快光复,方是治本之道啊。”
“宁人的心情本官理解,但这么多难民南逃,挡是挡不住的。若是不妥善安置,挣扎在死亡边沿的难民一定会生乱。这后院一但起火,什么北伐都成了空话;
可见凡事不可好高骛远,如今新君初立,朝纲未振。百废待兴,贸然兴兵北伐,那是自取灭亡;
就拿我湖广来说,十多万士兵都是新募之卒,尚缺乏训练,之前能大败张献忠,不过是因为张贼不得民心,而他的人马也都是刚拉起来的灾民,才有一触即溃的情形出现。
但李自成已成气候,轻视不得。更可虑的是满清大军,宁人不会相信满清鞑子真是来帮我朝剿贼的吧?”
“建奴狼子野心岂能瞒得了人,大明亡于李自成,是为亡国,沦于满清,则为亡天下,不可不慎。”
对于顾炎武这番话,秦牧很感觉兴趣,便问道:“宁人且详加道来,这亡国与亡天下差别在哪里?”
顾炎武一整神色,严肃地说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好,好个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秦牧听了,不禁击掌而起,顾炎武这番话说到点子上了,李自成再不成器,得天下后总不会毁我衣冠,阉割华夏文明。而亡于异族则是华夏文明的浩劫。
顾炎武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保卫大明是高官权贵的事,保卫天下则是匹夫有责。
秦牧想想,他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一生致力于抗清,十谒明陵,说明他并不一定是死忠于明朝;
对他而言,或许谁来做皇帝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无法忍受华夏文明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下,他十谒明陵只不过是对汉人正统的怀念。
这也能很好地说明他为什么不选择投奔南京,而径直投到武昌来的原因。想通了这些,秦牧对说服顾炎武也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