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 64 章(1 / 2)

当然是不简单。各位心里憋着气的宗室们对着目光警惕的朝臣们趾高气昂。

过完年后一直被官家和朝臣们各种折腾的他们, 被严查处罚收回土地、要参加学士院的考核、要和普通百姓一样去上墨家学院、、、,毫无准备之下被打个措手不及, 一脸懵的反应过来后又得知欧阳修和王安石在燕京的作为,自觉把准了官家的脉, 终于在官家定亲后开始了反击。

安国公赵从令出班奏道“陛下英明。文官们嘲笑我们去上墨家学院“不正规、不学无术”我们不服。我们自知于儒家没有天赋,自觉的去上墨家学院, 是因为墨家对大宋的作用和儒家一样重要。”

“因为官家亲口说过墨家、法家、农家、兵家、医家、、、与儒释道三家一起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既然如此, 为何儒家就偏偏高人一等”

官家就事论事的点头, “安国公之言有理。”

豫章郡王赵宗谔见到官家不偏不倚的态度,鼓起勇气紧跟着出列, 声音听起来诚真意切。

“陛下英明。本来我们随着世人崇儒尊道敬佛, 可是现在我们醒悟了。霹雳弹是墨家人做出来的,西北是官家带着兵家收复的,燕云是国库出钱买回来的, 国库的钱是农工商交的税钱。人有所长,事由专精, 这些都是儒释道三家无法做的事儿。”

“士农工商乃国之四柱石, 缺一不可。”官家态度明确。

荆王赵元俨眼见这些人出师得力,满脸得意洋洋, 口气非常的直白的说道“陛下圣明。朝廷说我们超额占据民田我们承认错误, 现在罚款也交齐了, 土地也都退回。我们就是不服朝堂上的这些儒家大臣们哪个名下没有“记名田””

“当年周世宗皇帝规定孔圣人的后人都没有免税田, 他们谁比孔圣人的功劳大学问高”

官家想着当年文韬武略却英年早逝的周世宗, 很是肯定的说道“周世宗改革,乃大功、大善。记名田之事,情、理、法,样样不占。”说着话,他扫了一眼殿下的文臣们,懒怠的目光带着一丝劝诫。

晴天霹雳以范大人为首的文臣们被官家的态度震得神魂不附体。当年太祖皇帝可是明白的说了“皇家与士大夫共天下。”

已经从欧阳修和王安石的信里知道官家心思的范大人和包大人等人,都在心里叹气不已。最近他们一直此事发愁,眼看着官家马上大婚了,他们更愁。刚刚范大人欲言又止就是这个事儿。

迁都尚可,可是他们自己都是儒家出身,如何让儒门和燕云之地的佛门一样没有土地免税等特权欧阳修和王安石在燕云之地动手没有阻碍,毕竟是刚刚收复的地方,没有感情也没有各方关系牵扯。可是汴梁和江南等人,却是牵连太大。

敏锐的官家察觉了范仲淹几位大臣的情绪波动,眉头皱了一下又松开,没有表态。但是宗室们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东平郡王赵德文这次站在了宗室一边,他的发言有理有据、有情有义。

“朝廷认为宗室花费无度、奢靡铺张我们承认,是我们没有管好下面的小辈们。现在他们被降了月俸又没有了补贴,以后要奢靡也奢靡不起来。身为赵家人自己去苦学做工,却要眼看着汴梁的世家望族都还过着以前的奢靡生活,自是不平衡。”

“因此大家伙儿提议,既然要俭朴就大家一起俭朴,都和官家一样的俭朴。”

官家沉吟不语,世家富户靠着祖辈的辛劳智慧积攒的钱财自是由他们自由支配,想怎么奢靡怎么奢靡,这个和宗室们的事儿是两回事。

北海郡王赵允弼眼见官家不开口,不甘被中书省、枢密院等整个朝廷联合对付的他立马又站了出来,义愤填膺的说道“官家您不知道汴梁各大世家的奢靡浪费之举到了什么程度石家的老太君一顿饭十八大碗,就她那个牙口她能吃几口全都浪费了。当然这个是她的自由。”

“可是林大人家的小公子一天换八件绫罗华服,明明他爷爷一辈还只是一个农人,父亲是个秀才,家里登记在册的财产也没有多少。林大人的俸禄是一个月五贯,五贯钱在汴梁基本上只够过一般日子,可是我们听说“急公好义”的林大人还养着不少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