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去外面发展(1 / 2)

宅在随身空间 明渐 1938 字 13天前

红巨星,红岸山脉,红岸基地。

刚一出现在基地内部,天明眉头一皱。

空气中的味道有点怪。

温度似乎也有点高,感觉一股燥热。

“怎么回事?我才离开十几天,环境变得这么糟糕。”天明找来管理基地事务的负责人郑宏米道。

郑虹米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精干中年人,从非国家处招募而来的管理人才,能力出众,能把一艘大船上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

出于对他能力的肯定,天明便让他负责管理红岸基地的大小事务。

“老板,可能是基地内的人太多了,生态圈系统无法维持这么多人的运转,所以最近基地内的空气氧含量在不断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且因为用电设备过多,能量不断堆积散布出去,气温也上来了,你要是再不来,我们都准备断电降温了。”

天明这才想起,他离开之前,基地内的生态圈建设工作,才完成了一半左右,后期又加了那么多人进来,不崩溃才怪。

“我来解决问题吧。”

三天之后,问题解决,红岸基地进入了正常运转。

实际上,按照正常程序,天明得多运点些绿色植物和土壤进来,安装几百套的氧循环设备以及大量散热设备——这些工作要完成,起码要忙活十天以上,天明想了几个简单的办法,就把问题解决了。

首先是散热问题。

基地内部的城市空间内,有一座发电功率500兆瓦的核反应堆,为整个基地供能。一天释放的能量等于燃烧上万吨煤产生的热量,而基地又是比较封闭的,温度不升高才怪。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安装一些对外连通的降温空调就行了。

一百台采用液氮降温的空调,很快安装完毕。

另外就是水和氧循环系统。这两个系统还没实现自给自足式的循环。所以,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天明直接在山体内,开辟了一个容积为100万立方米的水空间,放进一个银钢制的大水箱,充入100万吨的淡水……这足够基地内的18000余人用上百天了。

基地内部需要的新鲜空气,天明也去蓝水星弄了很多过来,压缩后,储存在了一百个空间大小为1万立方米的空间箱中,由蓝星人祭司控制。一旦基地内的空气质量不达标,只要把废气排出,再把空间箱内的新鲜空气放出,一天释放一箱,也能用上百天了。

一百天,足够红岸基地内的专家和工程师,建成一个完善的生态圈系统了。

还有一些专家拉着天明道:“司令,这个基地现在是封闭的,不能去红巨星外面考察。你能不能帮忙造一间隔气室出来,让穿上航天服的人员去外面考察。最好,再弄几辆登陆车过来,让考察人员去基地附近采集土壤、岩石样本。研究这个星球。”

天明点了点头,他也需要了解红巨星是否具有改造潜力,道:“我可以先帮你们把隔气室造出来,考察车的话我会找国家说一说。国家应该能提供这种车辆。”

“好好,谢谢司令,谢谢!”老专家龙鸣诚拉着天明的手不断道谢。

隔气室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红巨星大气中的有害成分,跑到基地内部。

当基地内的人要出去时,需要先进入到这个隔气室,把内部的门关掉后,再打开通往外面的门——这有点像宇宙空间站中的轨道舱,主要功能就是隔舱换气。

只用了小半天时间,天明就把密封性不可能出现一点问题的隔气室制造出来了,面积大约有40平米,可一次安排100名星球考察员或者两辆登陆车出去……暂时是足够用了。

“忙完了,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这些天在小空间、蓝水星、红巨星三个地方来回忙碌,威胁基本清除了,现在要他忙活的事情很少了。

“老板,基地内的粮食快吃完了,应该补充一批了。水果蔬菜,也只能用五天了。”郑宏米匆匆走过来道。

天明摇头叹了口气,真是想停下来都难呢。

正好,小空间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获期就在这两天成熟了,他便去了一趟小空间,先睡了一场大觉,醒来后将三个粮食空间内的粮食全部收割完毕。

粮食的产量还不错。

1500亩的水稻,平均亩产稻谷1260公斤,合计收获1890吨。

1000亩的小麦,平均亩产麦谷1280公斤,合计收获1280吨。

500亩的玉米,平均亩产玉米3018公斤,合计收获1509吨。

粮食总产量:4679吨。

这么多粮食,足够28000多人吃3,4个月了,所以,天明把这批粮食带到蓝水星和红巨星后,让后勤部门加工一番,口粮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其次,就是蔬菜问题,大棚空间内的那点地,种不出多少菜,保证三四千人用就是极限了。但红岸基地内正在完善生态圈系统,里面的立体无土栽培系统,可以种不少可食用的蔬菜,如果将种植规模扩大,解决1-2万人的蔬菜需求问题不大——这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剩下的工作,可能要去外面发展一段时间了,为我工作的人手,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