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武将安/邦,那么治国的文臣自然也少不了!除了如今的王津之外,通过咸阳学宫吸纳而来的各色人才,比如尉缭、韩非等人,也为秦国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与史书所记载的不同,史书上基本都是称尉缭是在秦始皇登基十年之后才到了秦国,可如今因为咸阳学宫的存在,所以他也早就成为秦国的国尉,得到了东方的重用,如今自然也得到了大佬的重用。因为他主张的‘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完全契合秦国的发展理念。
另外韩非,他虽为韩国贵族,却不得韩王重用,偏偏又一心愚忠于韩国,不肯为秦国所用。但是他作为一个法学大家,难免还是会被秦国所提出来的法学观念所吸引,所以即便不在秦国任职,他也一进咸阳学宫之后就出不去,完全沉迷在里面的各色法学观念之中。
而秦国后来所公布的一系列法典,无一不是韩非带领的法学家团队根据秦国的实际情况所制定,并不断地修订,与日俱进的,而由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自然也得到了东方和大佬的重视。
不过即使如此,韩非依然不愿意入朝为官,只愿意做秦国的法学顾问而已。东方不曾强求过他,如今大佬也不会强求他,反正秦国如今的观念就是,无论当不当官,愿不愿意当官,反正留得住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不当官,他不也为秦国写出了不少律法了嘛,还省了一份俸禄,也值了!
那是赚大发了好不好!
不论如何,别人如何期盼或者诅咒,秦国还是在这样的‘上下一心’之下,最高领导人的权力交接就这样平稳地过渡了。
什么不甘放权之类的,东方和贾赦恨不得早早将秦国这个摊子甩给大佬,压根就不存在这件事;什么反扑谋逆之类的就更不存在,毕竟贾赦和雕兄也不是摆设,大佬也不是摆设,更不存在了。
一片扼腕声中,秦国依然一片蒸蒸日上,脚步完全领先于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