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当时所封爵名来确定国名定国号。
王朝的开国皇帝有的可能生前就是他所取代国家的皇帝封的一个爵位,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就用她以前的爵位来命名国号。
比西汉,楚霸王项羽曾经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三国时期的曹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后来晋为“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更为著名的还有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李虎,曾经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也是因为这个爵位。
三、以建立者的姓氏为国号。这个最典型的即使南北朝时候的陈朝,开国皇帝为陈霸先,取得政权之后,就用自己的姓氏为国号。
四、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
“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商朝,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秦朝,秦祖先封邑于秦(今天水陇西一带),随后以此为国号。嬴政统一六国后,仍以旧号命国。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就称“蜀”。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理位置在东,也称“东吴”。
赵旭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赵匡胤也是听了个大概,但是他也知道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怎知道这么详细:
“你小子不要给我说这些,你就说说你心里的想法吧。”赵旭忘记了自己的找个老爹的不通多少文墨,想一想他写的哪一首半的诗歌。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虽然很有魄力,极其的彰显他的英雄气概,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这就是用五代的口语说出来的,更说明赵匡胤并不精通文墨。
赵旭无奈的摇摇头:“爹,我这是这样想的,您既然是归德军节度使,那么我的意思新的国家就叫宋,可好?”
赵旭试探性的问自己的老爹,他也不确定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会不会再来一次大的改变。
归德军节的驻地就是在宋州,所以新的国号叫作宋也是有来历的不是个黑户。
这也很符合历史上定国号的一些例子,就是以地名定国名,总不能叫赵国吧,所以这个宋还是十分的不错的。
其实在赵旭说的前面,赵普他们已经给出了几个国号,但是赵匡胤十分的不满意,但是仓促之间也不能想到更好的,现在赵旭说的有理有据的,还是不错的。
“张德钧,去派人去请匡义、赵普和苗训过来,说朕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商议,快去。”
赵匡胤也是对这个宋是相当的满意的,不过他还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这不很快赵匡义和赵普、苗训就来到,三人来到这里首先是给赵匡胤行起了君臣大礼。
“起来吧,不必多礼,来匡义、赵普苗先生过来坐。”赵匡胤热情的招呼他们。赵旭也是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尽管赵匡胤对他们的热情不减,可是他们三人却是没有彻底的放开,反而显得有点拘谨,这让赵匡胤很是不好受,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孤家寡人吗?
不过赵匡胤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等到他们都坐下之后,我这么晚了叫你们来是为了国号一事的,刚才旭儿对我说了一个国号,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让大家讨论一下怎么样。
老爹还是没有彻底的完成从大臣到皇帝的转变,不知不觉的用起了我这个称呼,说起称呼最搞笑的还是朱元璋。
他总是喜欢说咱,这个咱是个地方的方言,也就是我的意思,这个朱元璋耽搁了皇帝之后还是沿用这个称呼,于是他下旨,让天下的人知道,只要他朱元璋说咱,就是皇帝自称朕的意思。
赵匡胤将赵旭的意见说了出来,还有赵旭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大家也是觉得宋这个国号是十分不错的,大家也都是很满意这个称呼,决定以大宋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