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 / 2)

曹魏 雨落未敢愁 2623 字 21天前

因为乡党情节,颍川谋士大多把第一份求职简历投到了袁绍集团公司。

有的留下了,比如荀谌郭图辛评,有的跳槽到了曹操集团,比如荀彧郭嘉。

在曹操身边形成了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陈群等为代表的颍川谋士团。

颍川派不管战略还是战术都给曹操集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迎帝许都,力保三城等等就不细说了)。

曹操对颍川信赖之深以至于令其一家独大,形成了“武谯郡,文颍川”的格局。

荀彧任尚书令,揽朝政。陈群任司空西曹掾属,管人才选拔。祭酒郭嘉军师荀攸负责战略战术谋划。

颍川士族,可以说是朝堂上势力最大的世家集团。

而有一个好消息是,颍川士族大部分都没有参与这次叛乱。

不过,虽然颍川士族大部分没有参与这次世家的动乱,但是这些人也不参与到任何一方。

甚至像是钟繇为代表的钟家更是偏向世家。

颍川士族成为魏国世家中第一大世家集团,自然是因为他的贡献,也是因为他们跟随曹操的时间够早。

徐州士族之所以能够有人坐上三公的位置,第一与曹操的信任不无关系,另外,则是徐州世家确实实力强劲。

他们跟曹操的时间也是不短的。

第三个世家集团,便是除冀州,徐州之外的那些世家了。

扬州世家譬如陆家顾家等,此时根本无法进入曹魏的权力中心,影响甚微。

在反对势力中,徐州世家是操盘手,而最大的主力,其实还是这些世家。

甄家之所以被王朗他们嫌弃,并不是因为他们看不起甄尧。

相反的,他们或许很欣赏甄尧的所作所为,毕竟世家做事,最无耻自然是最好的,论无耻方面,很显然甄尧已经达到要求的。

即便如此,王朗还要如此刁难甄尧,更多的是因为甄家是冀州世家,而非是徐州或者是其他州的世家。

冀州世家之中,颍川便是代表。

甄家受到王朗他们的排斥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方势力当中,颍川士族高高在上,似乎不想这么快下水,而君侯为何不能让颍川士族尽数效忠与君侯呢?”

作为世家中最大的势力,颍川士族当然会掂量着来做。

盲目帮助曹家,或者盲目与王朗这些人为伍,当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颍川荀氏,乃是洛阳侯的师族,恐怕不会效忠与我,辛家更是洛阳侯的联姻世家,那就就更不可能了,郭家则也有才俊在洛阳侯府,至于剩下的钟繇,油滑得紧,可不会为本侯卖命。”

还有一个陈家当然不用说了,陈群现在作为曹丕的幕僚,颍川陈氏肯定是站在曹丕这一边的。

吴质却是一笑,说道:“洛阳侯已死,不管是辛家还是荀家,都是要再找投注人的,这一点,君侯倒是可以利用起来。”

曹丕知道吴质的意思,这个想法他之前早就有想过了,但是之所以没有实施,自然是因为实施难度太大了。

不管是荀家还是辛家都不是傻子,他们可不会轻易的趟这浑水,隔岸观火显然比提前入局要好得多。

说白了,是因为曹丕没有把握能够说动颍川荀家与辛家。

“这个暂且不谈,先说说如何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一点才是曹丕现在在意的。

吴质叹了一口气,似乎因为曹丕没有赞同他联合颍川士族的计策而有些失望。

不过这失望很快就被他掩饰下去了。

“这个计策很简单,现在虽然是徐州士族统领天下大半世家,但是,除徐州士族之外,其他世家对徐州士族还是有些忌惮的,换句话说,便是人心不齐,而君侯要做的便是扰乱这些世家的人心,而突破口,便是王司徒的儿子。”

王司徒的儿子?

曹丕眼神微闪了一下,问道:“是哪个儿子?”

要知道王朗的儿子可不止一个。

“王肃。”

王肃?

曹丕眉头一皱,这个王肃,可是王朗的爱子,而且品行端正,素有佳风,这样的人要如何针对?

曹丕心有迷惑,话也是问出来了。

“这个王肃的名声我也有听过,以他这样的人,恐怕不会轻易便受到你我的摆布。”

吴质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王肃确实有才,但却并非有才有德。”

王肃童时就学时,也象大多数初学者一样,研习郑学。不过,和很多盲从郑学者不同的是,善于独立思考的王肃很快发现郑学中有很多违背圣人义理的谬错。

于是,王肃逐渐抛弃郑学,独立思考,并遍注群经,与郑玄立异:“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

曹魏后期,信奉“郑学”者和王肃,以及王肃后学,频频展开争辩。

自此,历经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领域中的“郑、王学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能开宗立派,且影响经学研究领域长达数百年,尊他一声经学宗师,或许并不为过。

论才学,王肃是确实有的。

但是后世者却称王肃为“经学大蠹”。

蠹虫,本指咬坏衣物、书籍、器物的昆虫。用在人身上,则是骂他是祸害他人、祸害苍生的混蛋了。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将“大蠹”这一“荣誉”称号,毫不吝惜地授予西汉末年儒者王肃。

王肃能被皮氏从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儒家学者中,挑选出来,劈头盖脸地叱斥为经学“大蠹”,亦可见皮氏内心对王肃之愤激,已忍无可忍。

之所以如此称呼,自然是王肃的三宗罪了,这三宗罪简单一点说便是治学不短,混淆界限与篡改典籍。

这还只是王肃在治学上混蛋的地方。

在名节上,王肃嫁女王元姬与司马昭,便是党附奸逆,便是不忠不孝。

如此有缺点的人,那自然是有办法对付的。

曹丕明显也听到了吴质的化外之音,问道:“季重能够让王肃入套?”

吴质笑着点了点头。

“王肃虽然有才名,但此时也不过是毛头小子罢了,要对付他,有的是方法。”

“但是恐怕时间紧迫。”

“是故,对于王肃的行动,现在便要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