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安化王叛乱(1 / 2)

走私大明 北冥老鱼 1652 字 1个月前

刘谨,陕西兴平人,八虎之首,正德元年至正德五年,他利用正德皇帝的信任操纵朝政,人称“九千岁”,更有“立地皇帝”之称,纵观整个大明朝,他都是最有权势的太监之一。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刘谨的名声都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当时的士林之中给他总结了两大罪状。

第一个罪状就是刘谨独揽大权,排斥异己,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他一上位,就立刻把三贤相之中的谢迁和刘健,以及一大批的朝臣全都排挤走了,而且还笼络了焦芳、刘宇等一批爪牙为已用,总揽朝中大权。

不过这个罪状在周重看来,实在是有些冤枉刘谨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时正德刚刚继位,谢迁和刘健这些老臣却一直想要压制君权,甚至依然把正德当成小孩子,时不时都要顶撞一番。结果正德不得不依靠身边的宦官夺权,于是也就出现了刘谨为首的阉党与朝中大臣之间的对峙,最后以刘谨获胜而结束。

刘谨的第二大罪行则是贪财,这点倒是完全没有冤枉他,身为太监不能行男女之事,因此他们对黄白之物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这点在刘谨身上更加突出。在他掌权后,就想尽办法为自己敛财,索贿、受贿、贪污,都是一般的手法,为了敛财,他甚至还天才的发明了许多从来未有过的名目,或是将一些原来的礼节发扬光大,比如贺印钱,比如拜见礼等等。

而且刘谨与一般的贪官不同,他的胆子特别大,因为他上头只有一个皇帝,而且这个皇帝还是一个喜欢玩闹的家伙,向来不太爱管事,这也就给了他大肆敛财的机会。另外刘谨为人很霸道,在他看来,自己要别人要钱是看得的起对方,所以别人想给也得给,不想给也得给,否则就会得罪他,后果自然也很严重。

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敛财方式,使得刘谨在短短几年内,就积累起巨额的财富,在周重所处的后世,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曾做过一个权威统计,结果将刘谨列为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由此可知他积累的财富有多么惊人。

不过刘谨虽然贪财,也极其贪恋权势,但他能够在八虎之中脱颖而出,独自把持朝政,自然不是什么无能之辈,甚至在满足了自己对财富的追求的同时,他开始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这个追求就是流芳青史。

刘谨在获得权势之后,也并不是无所做为,恰恰相反,他针对当时大明的一些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

刘谨变法的条目很多,这里没必要一一描述,在这些变法条目中,有些的确很有针对性,解决了当时大明朝政方面的一些问题,当然也有些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有些条目更是出于刘谨的私心,为自己的利益所服务,所以刘谨变法的内容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在这些变法的条目中,其中有一条最终要了刘谨的命,这个条目就是整理军屯。所谓军屯,在当初朱元璋搞出来的一项军事制度,说白了就是让军人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在农闲时练兵,而这些军人则被称为军户。

本来军屯制度还是不错的,一来大量的军人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出产的粮食还能支援国库,二来军人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不会轻易的被鼓动造反。当然这些军户的战斗力肯定不如职业军队,但做为治安部队还是不错的。

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朱元璋制定的一些制度开始崩坏,其中就包括军屯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军队之中的一些高层开始侵吞军户们的土地,结果使得军户们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后变成了军官们的佃户,生活无比悲惨。

军屯制度的崩坏,使得大明绝大部分的军队兵无战力,毕竟那些军户一个个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去打仗了。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还好,但是在陕甘宁等边疆地区,却无疑是致命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刘谨就提出了整理军屯,重新丈量土地分发到军户手中,希望以此来恢复军屯制,达到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目的。

但是刘谨只顾着自己贪财,他却没有想过,军屯早已经成为军队中上层的私田,现在他要重要丈量土地重新划分,无疑是从那些军官身上割肉。所以这个整理军屯的改革刚一出来,就立刻遭到军队系统的反对,特别是那些握有实权的将领更是反应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