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1 / 2)

我当太后这些年 刀豆 2757 字 1个月前

她想起一些往事,忽有所感,说:“高傅是正人君子。正人君子们胸怀天下,张口国家,闭口百姓,河清海晏,人间太平,动不动就要为苍生谋福祉,你说说,这些正人君子图什么?”

她侧目道:“图青史留名吗?”

杨信道:“贪夫徇财,烈士殉名。所谓正人君子,谋求的也不过是个人的私利。他们哪个君主都可以侍奉,整日企求仁君,你听他们的,他们就说你是仁君,你不听他们的,他们就说你昏君。这个也是小人,那个也是小人,在他们眼里,出身低贱,又不甘心想出人头地的都是小人。上位后抢夺了他们的好处跟利益,那就更是小人,罪该万死了。太后掌政,他们就追随太后。皇上临朝,他们就追随皇上,谁当政对他们有利,他们就支持谁,随便怎么样都有道理,哪管太后你是死是活呢?论忠心,他们怎比得小人。”

冯凭听了这话,转过身,抬眼看他:“你难道不是谁对你有利就支持谁吗?”

杨信迎着她目光,不卑不亢道:“臣怎么能跟他们比,他们一个个,皆是世家贵胄,当权者拉拢他们都来不及,大可坐地生财,左右逢源。臣等小人,微末寒臣,想投靠别的主子做只鹰犬,人家也不稀罕。天下之大,哪里找不到鹰犬,何必要你只别人养过的丧家犬呢。要是娘娘失了权,我等也必跟着粉身碎骨,别无选择。”

“你说的有理。”

她目光留在他脸上,好像在窥探他的心思,一边将手中的密报放回桌案。那时举证李因结党谋反的密报。

杨信道:“那娘娘,这案子查吗?”

冯凭道:“查,怎么不查,不光要查,还要好好地查,谁是主谋谁是同谋,都有哪些同党,一个漏网之鱼也不要放过。”

杨信道:“娘娘放心吧。”

杨信退下,立刻着手部署行动了。派出他提拔的亲信,专负责抓捕的孟兰田做指挥,带着长秋寺百来名寺吏,外加一部御林军为辅,拿上抓捕的名单,直接照着名单抓人。他已经得到了密信,李因等人此时正在广平王府上聚会,遂直接带人包抄广平王府。

此时已经是深夜,人畜皆息,广平王府上却正热闹,厅堂里灯火辉煌,儿臂粗的牛油蜡烛照的宴厅明亮如白昼,乐曲声一里之外可闻。宾客们饮酒狎妓,觥筹交错间,不速之客来了。四面的弦歌声顿时沉寂,为首一位黑衣皂靴的青年人径自走进厅中。

宫中的宦官,都穿青色袍子,他却穿玄色袍,质地是上好的锦缎,胸口刺着猛禽图案,袖子上还绣着暗色的花纹。这看着真让人不舒服,好像是某种邪恶的傀儡,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

众人大惊失色间,他将一张逮捕令往空中一扬,面色如霜,冷冰冰道:“接到密报,你们当中有人组织参与谋反,奉太后之命,将其全部捉拿归案。”言毕右手一抬,在空中一划。

顿时穿着同样衣服的众寺吏进来,将众人纷纷拿下。

场面顿时乱成一锅,婢女姬妾们尖叫着躲到角落,慌乱间挤翻了食案,杯盘碗盏稀里哗啦摔了一地,鲜红的葡萄酒水像血水一样流满案头和地面,混合着食物的残块和汤水,狼藉一地。

有人反应迅速,立刻躲到帷幕后,想趁乱溜走,却被当场捉住了带走。在一片杂乱喧闹间,李因脸色剧变:“你这般抓人,有什么证据?”

那孟兰田道:“有没有证据,抓回去审问便知,李大人你当初不也是这样办案的吗?当初李家的案子,你是怎么抓人,又是怎么审讯的?你该不会忘了吧?回去大刑伺候,不怕你不老实交代。”

他冷笑道:“李大人,请吧。”

李因道:“你敢抓我,我是皇上的亲舅舅,你敢审问我。你不怕皇上治你的罪。”

孟兰田道:“管你是谁,你犯了案,今日都要带走。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你一个皇帝的舅舅。”

他下令众人:“把他带走。”

主犯抓捕完毕,剩下一众惶惶然如丧家犬的宾客,广平王出来打圆场,孟兰田走到一张食案前,提壶看了看壶中酒,又看到食盘中有炙牛心,炖牛骨、牛肉等物,道:“朝廷而今正在禁酒,下令官民百姓,任何人不得饮酒,秋耕不得宰牛。你们在这,又是饮酒又是吃牛肉,违反朝廷律令了,全部都给我带走。”

一窝全给端走了。

八月,李因因涉谋反罪被批捕,一同下狱的,还有刘仁昌、和缪、王寔、卢蹇等十余人。这个案子,太后没有交由刑部或司隶校尉府,而是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宦官。杨信主理此案,效率也是惊人的,入狱不过半月,案子便查实,李因谋反,罪证确凿。

这场牢狱,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太后还政之后,在着手清除异己了。入狱的这批人,或是原来拓拔泓的亲信,或是同太后有过过节的。主谋者李因,更是因为当年李益的事,同太后有着血海深仇。朝臣心明眼亮,都看的懂,她明着是履行公事,实际就是报复李家罢了。不管李因有没有谋反,都逃不过这一劫。然而除了少数几个人,称李因是皇帝的舅舅,是皇亲,恳请太后能看在皇上的面子上,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也没人替其说话。因为太后这样的行动本就在意料之中,新的执政者上位,清除旧党,是必须要行的一步,换谁都是如此,所以也没人敢触那个霉头帮李家求情。

李家被判夷三族,李因被判凌迟。

尽管朝臣百般求情,说,李因虽然谋反,罪该万死,但李氏毕竟出了两代皇帝,太上皇拓跋泓,幼帝拓跋宏的生母,都是李氏家族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后跟李家有仇,但这事,总不好做的太难看,是以都劝她。杨度在身边也劝他:“当年的事已经过去,臣知道娘娘心中怀恨,但李氏毕竟也死了,李因,看在皇上的面子,赐死也就罢了。真要凌迟,,反而让人议论,皇上心里也有想法。”

然而太后不听任何意见。

第125章 不同

她固执到底了。

一上午, 好几个大臣进宫,见她都是说这事。杨信看她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 分明是生气了。

她在里头动怒,他也不敢离开, 一直守在殿外听着, 那叫兰因的老御史一边摇头, 一边叹气地从殿内出来,正要离去, 看到杨信在不远, 遂走过来, 叫道:“杨大人, 杨大人。”

杨信而今是太后跟前的红人了,又手握重权,朝廷大臣, 都对他有些畏惧。但这人除了办事果决狠厉, 平日里并不嚣张跋扈,相反为人极其低调谦和,待人友善,遇事也肯通融。上次孟兰田在广平王府抓了人,后来又被杨信给放了。这一抓一放玩的好,既展示了他手上有权力,又表达了宽厚仁慈, 不知道的,尽恨孟兰田, 当他是个好人,知道的都明白他是个厉害角色了,敬畏者有之。

他向对方颔首,眉眼间尽是和气,看起来是个体面的好人,兰因道:“杨大人,太后信重你,这件事,你倒是也说几句话,劝劝她呀。李因好歹也是皇上的亲舅舅,皇亲国戚,多多少少,留一点脸面,这也是为了太后的名声。否则此事传扬出去,我怕太后遭人非议。”

杨信说:“太后的心思,你也知道,我怕没人能劝得了她。”

兰因说:“话虽如此,可毕竟这样太不合适,对皇亲国戚如此处置,有刻薄寡恩之嫌,也不好开这种先例。”

杨信点点头,送对方走:“我会尽力劝劝太后的。”

兰因前脚离去,殿内一小太监出来,向杨信道:“杨大人,刚太后发话了,让传与众臣知道,说谁再替李因求情,就替他去死。”

杨信听这话心一跳:“太后的原话?”

小太监道:“是原话。”

杨信道:“好,我知道了。”

他道:“那你在这殿外守着吧,要是有人进宫来求见,你就把这话告诉他。”

小太监道:“好嘞。”

杨信定了定,转身进殿去了。

她站在殿中,什么也没做,只是站着,背对着殿外,像是在压抑某种情绪。

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脸上怒气仍未散,见是杨信,冷冰冰道:“你也是来劝我网开一面的吗?”

杨信上前道:“臣是担心娘娘被那些个多嘴多舌的大臣气坏了身子,所以进来劝劝娘娘:那些人就是闲的,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要议论一番,娘娘不要理会他们就是了,犯不着跟他们生气。”

冯凭听到这话,脸色才稍解。